成立于2003年,企业驻场式咨询模式开创者
专家热线:139 2212 9159
400 991 0880

新能源行业营销管理咨询推荐公司,政策红利怎么转化营销优势?

发布时间:2025-11-26     浏览量:35    来源:正睿咨询
【摘要】:全球能源格局变革背景下,新能源行业已成为驱动经济与环保协同发展的核心力量。正睿咨询凭借敏锐的行业洞察力与专业积淀,深度参与新能源产业发展进程,见证并助力多家企业成长,而如何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核心营销优势,正是行业企业突围的关键。

  新能源行业:政策东风正劲

  全球能源格局变革背景下,新能源行业已成为驱动经济与环保协同发展的核心力量。正睿咨询凭借敏锐的行业洞察力与专业积淀,深度参与新能源产业发展进程,见证并助力多家企业成长,而如何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核心营销优势,正是行业企业突围的关键。

  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有目共睹,过去十年全球新能源投资持续攀升,风能、太阳能成为核心增长点,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逐年提高,发展势头锐不可当。

  中国作为产业核心推动者,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项目投资达5.2万亿元,2024年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6亿千瓦,历史性超过火电;新能源汽车2023年销量949.5万辆,2024年1-11月产销同比增长超33%。正睿咨询深度参与其中,为广州极晟能源构建营销激励体系,为江西福斯特新能源导入“三维绩效管理”模式,均助力企业实现业绩与竞争力双提升。

  行业迅猛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撑,“双碳”目标下,国家通过财政补贴、税收优惠等多维度引导资源集聚。如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延续至2025年,续航门槛提升至纯电400公里、插混70公里;充电基础设施推进“县县全覆盖”,极大激发市场活力。

  光伏风电领域实施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,鼓励技术研发降低成本;储能作为电力调节核心,获财政补贴与电价优惠,推动技术与新能源发电、电网运行深度融合,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。

新能源行业营销管理咨询推荐公司,政策红利怎么转化营销优势?

  丰厚政策红利,构筑发展基石

  (一)政策支持面面观

  “双碳”战略下,政策组合拳为行业注入动力:财政补贴初期降低研发生产成本,新能源汽车补贴延续至2025年且提高续航门槛,倒逼企业高端化;税收优惠涵盖所得税、增值税减免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,降低运营成本;项目审批建立绿色通道,简化流程加速落地。

  政策红利带来多重契机:规模上,2024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超1.6亿千瓦,同比增长30%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;技术上,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突破25%,储能电池性能显著优化;市场接受度上,新能源产品在公共交通、能源供应等领域普及度提高,消费者认知深化。

  政策红利虽丰厚,但新能源企业仍面临多重营销困局,制约政策优势向市场成果转化。

  (二)政策带来的发展契机

  政策的大力支持为新能源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,推动了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张。国际能源署(IEA)预测,到2030年,全球新能源市场规模将达到数万亿美元,新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大幅提高。在中国,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。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风电、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.6亿千瓦,同比增长超过30%;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,2024年1-11月产销同比分别增长33.9%和33.3%,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。

  在技术进步方面,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促进了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。以光伏产业为例,近年来,我国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提高,成本持续下降。隆基绿能研发的N型TOPCon电池,转换效率高达25.5%,处于全球领先水平。在储能技术领域,宁德时代推出的麒麟电池,能量密度大幅提升,充电速度更快,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这些技术的突破,不仅提高了新能源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,也为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  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市场的逐渐成熟,新能源产品的市场接受度显著提升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不断提高,购买意愿日益增强。在公共交通领域,新能源公交车、出租车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,成为城市绿色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能源供应领域,新能源发电在电网中的占比逐渐增加,为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  营销困局:前行路上的阻碍

  (一)价格与成本的博弈

  成本高企是核心障碍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成本占比高,锂、钴等原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售价,叠加研发投入,推高消费成本;光伏产业成本虽下降,但补贴退坡后与传统能源的价格竞争力仍待提升;储能设备初始投资高昂,成本每降低10%可带动15%需求增长,成本控制成行业关键。

  光伏产业虽成本下降,但补贴退坡后与传统能源的价格竞争力仍待提升;储能设备初始投资高昂,限制其广泛应用,成本每降低10%可带动15%的市场需求增长,成本控制成为行业共同课题。

  (二)市场认知有待提升

  消费者认知偏差阻碍推广。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、保值率存顾虑;光伏民用市场中,用户担忧供电稳定性与安装维护问题;氢能等新兴领域因技术成熟度不足,消费者对安全性、基础设施配套认知不足,直接影响购买决策。

  光伏民用市场推广中,用户对供电稳定性、安装维护存在担忧;氢能等新兴领域因技术成熟度不足,消费者对安全性、基础设施配套认知不足,进一步制约市场拓展。

  (三)激烈竞争带来挑战

  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。新能源汽车市场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同台竞技,产品同质化严重;光伏、风电领域企业数量众多,低价竞争压缩利润空间,企业亟需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。

  光伏产业企业数量众多,部分企业采用低价竞争策略,压缩行业利润空间;风电市场整机制造商竞争激烈,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,技术与质量成为竞争核心。

  破局之道:将政策红利转化为营销优势

  (一)精准定位,靶向发力

  精准定位是转化核心。新能源汽车领域,年轻消费者关注智能科技与设计,可通过社交媒体开展互动营销;家庭用户侧重空间与经济性,需线下体验强化信任。光伏市场中,大型电站客户需高效系统解决方案,分布式用户注重便捷性与性价比,需定制化产品与服务。

  大型光伏电站项目需大规模、高效率组件及全流程服务,应与能源开发商深度合作;分布式光伏需简化安装流程、降低使用门槛,可联合经销商加强终端推广,通过通俗化讲解消除用户顾虑。

  (二)产品创新,引领潮流

  政策支持的研发投入是产品创新核心动力。新能源汽车领域,麒麟电池、刀片电池等技术突破提升续航与安全性;储能领域,液流电池、钠离子电池等新型产品涌现,结合智能微电网等模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,增强产品竞争力。

  储能领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液流电池、钠离子电池等新型产品在能量密度、成本等方面优势显著;同时推动储能与新能源发电、电网运行深度融合,开发智能微电网、虚拟电厂等创新模式,提升能源利用效率。

  (三)品牌塑造,赢得信任

  品牌塑造需绑定政策价值与社会责任。企业应宣传政策利好及新能源环保意义,提升消费者认知;参与环保公益活动,树立良好形象。特斯拉强调技术与环保理念,蔚来打造用户社区并投身公益,均提升了品牌认可度。

  国内企业同样积极塑造品牌:蔚来通过车主活动构建品牌社区,参与公益提升影响力;比亚迪以技术研发成果树立技术领先形象,借助“一带一路”拓展海外市场,提升国际知名度。

  (四)渠道拓展,多元布局

  依托产业协同拓展多元渠道,实现线上线下融合。新能源汽车领域,特斯拉采用直销模式降低成本,企业与电商合作开展直播带货;联合多方推进充电设施建设,提升服务便捷性。

  光伏领域通过经销商网络与线上平台结合,提供全流程服务;参与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资运营,直面终端用户。风电企业与能源开发商合作拓展业务,同时开拓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。

  (五)服务升级,贴心关怀

  完善售后体系与增值服务是提升忠诚度的关键。新能源汽车企业需扩大售后网点覆盖,加强人员培训,提供上门维修、远程诊断等服务;光伏企业覆盖安装运维全流程,提供发电量监测等增值服务;储能企业定制解决方案并保障设备稳定运行,积累用户信任。

  光伏企业需提供安装调试、维护保养等全流程售后,开展发电量监测、能源管理等增值服务;储能企业建立完善售后体系保障设备运行,定制化解决方案提升用户满意度。

  正睿咨询:助力新能源行业营销升级

  新能源行业发展浪潮中,正睿咨询以专业能力与实战经验,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定制化服务,助力营销管理升级。

  (一)专业能力与丰富经验

  正睿咨询拥有由管理专家、营销精英、数据分析师组成的专业团队,深谙行业趋势、市场特点与政策法规。服务案例覆盖新能源汽车、光伏、风电、储能等领域,累计助力数十家企业实现营销突破。

 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助力企业明确定位、塑造品牌、拓展渠道;在光伏行业,优化产品结构与营销策略;在风电、储能领域,解决技术创新与市场推广难题,均取得显著成效。

  (二)定制化解决方案

  正睿咨询坚持量身定制解决方案,通过深入企业调研,全面掌握发展战略、产品特点、营销现状等信息,精准诊断问题并制定针对性方案。

  针对初创企业,聚焦定位与渠道拓展,快速打开市场;针对成长期企业,优化团队与品牌建设,提升竞争力;针对成熟期企业,提供战略规划与创新营销服务,保障可持续发展。

  (三)全程陪伴,持续赋能

  正睿咨询实行“方案+实施+优化”全流程服务,与企业紧密协作制定实施计划,提供培训提升团队能力。建立动态监测机制,追踪核心指标,及时发现问题并优化方案。

  通过销售额、转化率等核心指标评估效果,结合市场变化调整方案;提供持续咨询服务,解决发展中的营销管理问题,为企业长期发展赋能。

 

免费获取咨询方案

 

上一篇:暂无

下一篇:医疗行业营销管理服务公司,可平衡合规与营销效果提升吗?

专题研究
新闻动态
联系我们
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中洲中心北塔20楼
400-991-0880
zrtg888@163.com

关注正睿官方微信,获取更多企业管理实战经验

预约专家上门诊断服务

正睿咨询官方视频号

金涛说管理视频号